同济校园家属区植物资源调查
丁媛、高原、李玉姗、茹菲娜·吐尔逊、周世新、高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
[摘要] 目的: 为同济校园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野外考察、资料查阅整理及标本鉴定的方法对同济校园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组成及药用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 同济校园家属区药用植物共有21科24属24种。其中优势科为菊科、桑科、茜草科。对同济校园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功效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同济校园极具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进行简要介绍。结论: 同济校园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同济校园 药用植物资源 优势科 药用部位及功效 开发利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坐落于武汉市硚口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校区内林木茂盛,拥有面积较大的人工林、草地、人工湖等多样的生态环境错落其间。温暖湿润的气候类型与复杂的生境为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丰富多样的校园植物资源并未充分利用。因此,本次研究旨在了解该区域内的药用植物资源概况,以充分挖掘其在生态、教学、科学传播及学科交叉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校园植物资源利用率。本文中,笔者采用常规的野外植物调查等方法,以同济校园的所有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种数、种名、科属构成、药用部位和功效、以及重要的药用植物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分析研究。
1 调查方法
样地调查内容主要有环境条件,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组成特征,群落的外貌。
1.1环境条件调查
包括以下五项:(1)地理位置,(2)地形条件,(3)土壤条件,(4)人类影响,(5)气候条件。
1.2 组成特征调查 (1)种类组成。记录一份完整的种类名单。在设定的样地内调查,记录,完成。为防遗漏,还应在样地周围反复踏查。调查种类组成时,应采集标本,用于以后定名和订正。(2)数量特征。包括多度、密度、盖度(投影盖度、基部盖度)、频度、高度等。
1.3 外貌调查 群落外貌集中体现在生活型的组成上。调查时需确定每种植物的生活类别,统计每一类生活型中的植物种类数目,按下列公式求出百分率:
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群落中某一生活型植物的种数/群落中全部植物种数*%
将统计结果列成表,制作该群落的生活型谱。
1.4 空间结构调查 (1) 垂直结构。参看“植物群落分层特殊征观察” (2) 水平结构: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分布不均匀。调查时在样方中发现小群落应进行记载,记录其植物种类、面积大小以及形成原因。
2 调查结果
通过实地调查及参考相关资料,整理出校园植物名录,共计47种,按APG Ⅲ分类系统分门别类。这些植物分属38个科44个属。其中茄科植物种类最多,包含4种;其次是菊科、木兰科、桑科、黄杨科、忍冬科、茜草科植物2种。
2.1 同济校园药用植物种类组成
2.1.1 物种多样性 同济校园自然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经过统计分析整理,得出同济校园药用植物共计 21 科 24 属 24 种,其中菌类植物0 科 0属 0种; 蕨类植物 0 科 0 属 0 种; 藻类植物 0 科 0 属0 种; 裸子植物 0 科 0 属 0种; 被子植物 21科 24属 24种,其中包括单子叶植物 2科 2 属 2 种; 双子叶植物19 科 22属 22种。同济校园药用植物大多为被子植物,科、属、种所占比例分别为该地区的55.3 % ,54.5% 和 51.1% 。结果见表 ,可见同济校园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2.1.2 科属构成 通过对同济校园药用植物资源的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该区域共植物有 38科,其中优势科为茄 科,含药用植物种数为 1种; 含有 2 种以上的科有 桑科( 2 种) , 菊科( 2 种) , 茜草 科( 2 种) 等 3个科,以上4个科的种类多达7种,占总种数的 29.2% ,结果见表 ,可见同济校园药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2.2 同济校园植物药用部位统计分析 同济校园药用植物按照药用部位统计分析,可分为全草类、根类、根茎类、茎藤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种子类、其他类,见表 。结果表明果实种子类药最多,共 种,占总种数的 . % ,其他依次为根类 ( . % ) ,全草类( . % ) ,叶类( . % ) ,花类( % ) ,茎藤类( . % ) ,根茎类( . % ) ,皮类( . % ) ,其他类( . % ) 。同济校园 个药材品种中,主要为果实种子类、根类、全草类及叶类四大类药材,共计 种,占总种数的 % 。
2.3 同济校园药用植物药用功效统计分析 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及民间用药经验,把同济校园药用植物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止血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收涩药、止痛药、化湿药、外用及其他药等20个大类。同济校园药用植物功效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及止血类为主,以上24种药分别占总功效的62.5%、12.5%、25.0% 、29.2% 和25.0%。其中清热类药用植物种类最多为15种,这与我国亚热带药用植物中药疗效相符。
3讨论与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同济医学院家属区共有药用植物21科24属24种,其中,蕨类植物有 0 科 0 属 0 种,裸子植物 0 科 0 属 0 种,被子植物 21 科 24 属 24 种;双子叶植物 19 科 22 属 22 种,单子叶植物 2 科 2 属 2 种,以药用被子植物种类为主。
通过本次调查,基本掌握了滨州学院校园药用植物的种类,并编制了药用植物名录,今后对于学生药用植物学的实践教学来说,校园药用植物资源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最直接又可反复实践的机会,还增强了学生的对校园药用植物的保护意识。
校园植物种类繁多,为植物学的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在植物学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采集校内植物,利用实物教学法开展教学,以解决植物学课程知识点抽象且不易理解等问题,提高学生知识吸收率。同时,在开展植物学实验时,教师应该结合校园植物物候,合理安排户外教学的时间,以便学生能够观察到更多植物的花、果结构。
除了植物学专业课的教学,利用校园植物资源也可提升学校师生的自然科学素养,促进非生物专业的学生开展跨学科的交叉创新研究活动。建议学校重视基于校园植物多样性的科学传播工作,鼓励学生编撰校园植物图鉴,制作校园植物信息网站,开展以校园植物多样性为基础的科普活动。
表1 同济家属区植物名录
植物名称 |
科 |
属 |
黄杨Buxus sinica (Rehder et E. H. Wilson) M. Cheng |
黄杨 |
黄杨 |
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 (Thunb.) Haraldson |
蓼 |
何首乌 |
日本珊瑚树(变种)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 Gawl. var. awabuki (K. Koch) Zabel ex Rümpler |
忍冬 |
荚蒾 |
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 |
锦葵 |
木槿 |
金丝桃Hypericum monogynum L. |
藤黄 |
金丝桃 |
厚萼凌霄Campsis radicans (L.) Seem. |
紫葳 |
凌霄 |
蜘蛛抱蛋Aspidistra elatior Blume |
百合 |
蜘蛛抱蛋 |
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is |
虎耳草 |
虎耳草 |
窃衣Torilis scabra (Thunb.) DC. |
伞形 |
窃衣 |
金橘 Citrus japonica Margarita Group |
芸香 |
柑橘 |
湖北梣 Fraxinus hupehensis S. Z. Qu, C. B. Shang et P. L. Su |
木犀 |
梣 |
糖槭 Acer saccharum Marsh. |
无患子 |
槭 |
柿 Diospyros kaki Thunb |
柿 |
柿 |
荷花玉兰 Magnolia grandiflora L. |
木兰 |
木兰 |
香椿 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 |
楝 |
香椿 |
梧桐 Firmiana simplex (L.) W. Wight |
梧桐 |
梧桐 |
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 Gawl. |
忍冬 |
荚蒾 |
匙叶黄杨Buxus harlandii Hance |
黄杨 |
黄杨 |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C. |
胡桃 |
枫杨 |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L.) L'Hér. ex Vent. |
桑 |
构 |
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 (Munro) Keng f. |
禾本 |
箬竹 |
石榴Punica granatum L. |
石榴 |
石榴 |
无花果Ficus carica L. |
桑 |
榕 |
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
茄 |
枸杞 |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
猕猴桃 |
猕猴桃 |
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
薯蓣 |
薯蓣 |
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
茜草 |
栀子 |
棕竹Rhapis excelsa (Thunb.) Henry ex Rehd |
棕榈 |
棕竹 |
双球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 L. |
悬铃木 |
悬铃木 |
阳芋Solanum tuberosum L |
茄 |
茄 |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 |
葫芦 |
绞股蓝 |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
樟 |
樟 |
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 |
菊 |
蒿 |
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
茜草 |
茜草 |
枇杷树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
蔷薇科苹果亚科 |
枇杷属 |
龙葵Solanum nigrum L. |
茄科 |
茄属 |
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 |
菊科 |
菊属 |
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
三白草科 |
蕺菜属 |
白兰Michelia alba DC. |
木兰科 |
含笑属 |
朱顶红Hippeastrum rutilum (Ker-Gawl.) Herb. |
石蒜科 |
朱顶红属 |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 |
茄科 |
番茄属 |
土牛膝Achyranthes aspera L. |
苋科 |
牛膝属 |
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Thunb.) Sweet |
罗汉松科 |
罗汉松属 |
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 Bunge |
七叶树科 |
七叶树属 |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 |
千屈菜科 |
紫薇属 |
风轮菜Clinopodium chinense (Benth.) O. Ktze. |
唇形科 |
风轮菜属 |
紫露草Tradescantia ohiensis Raf. |
鸭跖草科 |
紫露草属 |
表2 同济家属区药用植物总结
植物名称 |
科 |
属 |
入药部位(中药名称) |
功效 |
何首乌 Fallopia multiflora(Thunb.) Haraldson |
蓼 |
何首乌 |
块根
|
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 |
厚萼凌霄 Campsis radicans (L.) Seem. |
紫葳 |
凌霄 |
花 |
行血去瘀,凉血祛风。 |
珊瑚树 Viburnum odoratissimum Ker Gawl. |
忍冬 |
荚蒾 |
树皮、叶 |
清热祛湿、通经活络、拔毒生肌 |
匙叶黄杨 Buxus harlandii Hance |
黄杨 |
黄杨 |
根、叶、花 |
止咳;止血;清热解毒。 |
枫杨 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C. |
胡桃 |
枫杨 |
枝、叶、皮 |
杀虫止痒、利尿消肿 |
构树 Broussonetia papyrifera(L.)L'Hér. ex Vent. |
桑 |
构 |
乳液、根皮、树皮、叶、果实、种子 |
子:补肾,强筋骨,明目,利尿。 叶:清热,凉血,利湿,杀虫。皮:利尿消肿,祛风湿。 |
箬竹 Indocalamus tessellatus (Munro) Keng f. |
禾本 |
箬竹 |
叶 |
清热解毒、止血、消肿 |
香椿 Toona sinensis (Juss.) M. Roem. |
楝 |
香椿 |
树皮、根皮、果实 |
清热解毒、止血、健脾理气、涩带固精 |
石榴 Punica granatum L. |
石榴 |
石榴 |
果皮 |
生津止渴、涩肠止泻、延缓衰老、抗癌驱虫。 |
无花果 Ficus carica L. |
桑 |
榕 |
果实、根、叶、枝 |
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 |
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 |
茄 |
枸杞 |
果实 |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
中华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
猕猴桃 |
猕猴桃 |
果实、根、根皮、枝叶、藤 |
果: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根、根皮: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风利湿 |
薯蓣 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
薯蓣 |
薯蓣 |
块茎、根 |
健强脾胃、补益肺气、滋肾固精、治消渴、止泄泻 |
柿 Diospyros kaki Thunb |
柿 |
柿 |
宿萼(柿蒂) |
果:润肺生津,降压止血。 根:清热凉血。叶:降压。 |
荷花玉兰 Magnolia grandiflora L. |
木兰 |
木兰 |
花蕾和树皮 |
祛风散寒、行气止痛 |
金橘 Citrus japonica Margarita Group |
芸香 |
柑橘 |
根、叶、种子和果实 |
理气、解郁、化痰、醒酒 |
梧桐 Firmiana simplex (L.) W. Wight |
梧桐 |
梧桐 |
叶 |
祛风、祛湿、散毒 |
栀子 |
茜草 |
栀子 |
花、果实、叶和根 |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
艾 |
菊 |
蒿 |
全草入药 |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
|
茜草 |
茜草 |
茜草 |
根和根茎 |
凉血、祛瘀、止血、通经 |
枇杷树 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 Lindl |
蔷薇科苹果亚科 |
枇杷属 |
叶 |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
野菊 Chrysanthemum indicum L. |
菊科 |
菊属 |
花 |
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
鱼腥草 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
三白草科 |
蕺菜属 |
全草 |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
土牛膝 Achyranthes aspera L. |
苋科 |
牛膝属 |
根 |
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

A区:
B区:



C区:
D区:

E区:


F区:

匙叶黄杨
G区:



H区:


I区:


J区:

K区:


L区:

M区:


N区:

O区:




P区:
